3D投影技術,一直以來是科學界的研究課題之一。
我們知道,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,等于把立體的圖像轉換成一個平面圖像。于真實的感覺還是有不少的差別的。
如,在普通的電視上看到一架飛機飛來,不會感覺從頭頂上飛過。如果是3D投影技術,會覺得飛機從自己的頭頂上飛過。
這個研究的歷程也很久了。全息學自20世紀60年代激光器發明后才得以快速發展。主要是利用光波的干涉、相位等原物的信息,所以,人們在不需要戴眼鏡,觀看全息圖像時會與原物高度一致的效果,從這個意義上講,以前觀看3D電影需要戴眼鏡不算真正的三維視覺效果,缺少垂直視覺差的感覺。
這個研究的歷程也很久了。1947年,匈牙利人丹尼斯蓋博發明了逼真的三維圖像,雖然質量很差。1962年,美國人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,繼續研究,發明了離軸全息技術,使得圖像大為改善。1969年,本頓發明了彩虹全息技術,能在白熾燈光下就就可以看到立體圖像。